招生热线:029-85628025

新闻动态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QY千亿球友体育举行“情绪化传播——一种多范型视角下的革命”专题讲座

发布时间:2025-04-09 浏览量: 作者:​黄欢

4月8日下午,QY千亿球友体育在一号教学楼1229多媒体教室,开展了题为《情绪化传播——一种多范型视角下的革命》的专题讲座,由qy千亿官网新闻传播系刘小荣教授主讲,新闻学、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师生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活动。

刘教授以三起引发全民热议的典型案件为切入点,深入剖析了情绪化传播的复杂图景。讲座首先回顾了2004年"马加爵案"中社会对"高材生杀人犯"的震惊与道德审判,继而分析了2016年"于欢辱母杀人案"所引发的"孝道与法理之争"社会大讨论,最后聚焦2024年"邯郸初中生埋尸案"中舆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激烈声讨。通过对这三个典型案例的纵向比较,刘教授指出,这些案件的传播轨迹均呈现出显著的"情绪先行、事实滞后"特征。在社交媒体时代,这种传播模式不仅放大了公众的愤怒与焦虑情绪,更形成了"情绪共振-群体极化-社会撕裂"的连锁反应机制,深刻影响着当代社会的舆论生态。

在理论解析部分,刘教授通过对比“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(BPD)”的病理特征与“情绪化人格”的社会学定义,强调二者“程度不同但机理相通”。他援引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影像研究数据指出,社交媒体用户浏览情绪化内容时,杏仁核活跃度较传统媒体场景高出37%,而前额叶皮层活动降低15%。这种“理性休眠”状态是情绪化传播的生理基础。针对技术对情绪的催化作用,刘教授以算法机制为例展开了批判性分析。根据斯坦福大学研究显示,平台算法对愤怒类内容的加权系数高达1.7,形成“愤怒悖论”——越是极端的情绪,越能获得150%的传播权重。这种设计本质上是对人性弱点的技术剥削。

接着,刘教授提出三级应对框架为情绪化传播治理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:在个体层面,"情绪延迟反应"技术通过6秒的缓冲期让理性思维重新占据主导;在技术层面,借鉴欧盟算法透明化经验的同时,中国创新性地将"情绪煽动因子"纳入监管体系;在教育领域,芬兰的"数字情绪素养"课程则通过早期干预有效降低了青少年网络暴力参与率。这一框架从认知神经科学、技术治理到教育创新三个维度,构建了应对情绪化传播的立体防御体系。

本次讲座是一次跨学科的思维碰撞,亦是一次直面传播革命的深度对话。情绪化传播既是时代的产物,也是时代的镜子,理解它不仅关乎传播行业的未来,更关乎我们如何在情绪洪流中守护理性与共情,为情绪化传播治理提供科学路径。

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京路1号

Copyright © 2024 QY千亿球友会(CHINA)官方网站-首页 All Rights Reserved. 陕ICP备05002719号